【教育】小学科学课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小学科学课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可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对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小学科学教学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其中,提出问题是这一系列探究活动的首要环节,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从探究,教学就无法展开。因此,课堂上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是科学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是展开有效探究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但是在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数量的课不是真正从问题出发,围绕问题建立假说,进而制定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说。表现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往往直接呈现或引入要研究的教学内容,并未对内容的引出进行设计。显然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调动学生想了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是不符合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本质,与科学教师缺少问题意识有关,仍然沿袭传统的导课方法进行教学。还有相当数量的课,导入尽量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但由于教师缺少相应的课堂技能与策略,费尽周折最后仍形不成问题。即使是形成问题也是教师强加给的,不是通过学生真正思考提出的。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现就课堂导入阶段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环节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 通过观察促使学生产生问题观察是指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凭借感官和仪器亲自感知自然事物的属性的教学方法,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是科学课最基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教学导入阶段,可以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有关事实,根据事实提出探究的问题。如:《搭支架》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吧!生:听说过。师:老师搜集到了它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和欣赏。师:(讲解) 艾菲尔铁塔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认真观察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生:从每一个面看是三角形。师:再看各个部分有什么特点?生:都是由三角形结构组成。师:那你们由此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都造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有什么作用?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亲自动手搭支架研究三角形结构在物体中的作用。这节课的导入,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艾菲尔铁塔的各个部分结构,使学生获得具有三角形结构的事实,进而根据这一事实思考产生三角形结构在物体中起什么作用的问题,从而揭示课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获得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提出问题,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不但指向了问题,还调动学生想了解这个问题的欲望。这一方法简单而有效。
二、 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实验是借助仪器和器材(点击购买)创设一定的条件,指导学生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自然事物的教学方法,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在导入阶段,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事实,根据事实发现提出探究问题。例:(降落伞)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制作了降落伞,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制作的降落伞测试一下降落的速度。现在以小组进行测试。(老师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生:(学生测试活动)师:现在以小组汇报测试情况。生:(小组汇报)师:看来各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由此你们发现什么问题?生:为什么不同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不一样?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师: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到底和那些因素有关?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测试降落伞下降的时间,发现其速度各不相同,从而提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展开探究。这样通过实验感知物体的属性不同,寻找其原因从而提出问题,也是一种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好方法。
三、 引起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问题小学科学课引入阶段,还可以制造一些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在知有与不知中产生矛盾,从而提出问题。例(果实和种子)一课的教学:师:课前老师让学生收集一些果实,你们带来了吗?生:带来了。师:现在开一个果实展览会,将带来的果实以小组放在一起。组里每位同学都认一认叫什么,然后请一位同学把名称介绍给大家。(学生活动)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萝卜、马铃薯、葱头现在就发到各个组里。师:你们认为今天带来的都是果实吗?有没有不是果实的?说明理由。(学生对萝卜、马铃薯、葱头等发生争执,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你们认为什么是果实?生:能吃的,地里长出来的、树上结的。师:看来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果实,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什么?生:果实都具有的共同特征。师:这节课就来找一找果实的共同特征。以上导入,教师故意让学生判断果实,当学生的已有经验与事不符发生冲突时,引起争议,自然就产生了问题。这一方法关键在老师制造矛盾,引发矛盾,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探究的问题。四、 通过分析事例引出问题有些课的探究内容也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引出问题。如:(运动的快慢)一课,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师: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判断。有一条商船在海上行使遇到了海盗的袭击,这条商船就向附近执行护航任务的两条船只发出了求救信号,护航船接到求救信号后,以最快的速度向商船赶去使商船免遭劫难,其中一条船用了1小时,另一条船用了1.5小时。你们认为哪条船跑得快?生:用了一小时的快。不一定 、还要看哪条船距离近。师:看来有两种说法,那你们认为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具备那些因素?生:距离和时间。师: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节课就来研究(运动的快慢)这个问题。教师通过让学生判断一个事例,使学生通过分析回答问题。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抓住产生问题。
总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使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使问题有价值有效果。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我们的内容要点好看哦~
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